比如红海植业,如今是亚洲最大,也是唯一的蔓越莓规模化种植基地。今年9月23日第一波采收刚刚结束,在中粮山萃、奈雪の茶、京东生鲜、星巴克、鑫荣懋等一线品牌的牵头下,第一批国产蔓越莓将很快和消费者见面。
但开创「国产蔓越莓元年」的背后,是十年的攻坚和耕耘。十年是什么概念?在消费端,十年甚至可以做出三家上市公司,或者说,做「死」三家公司了。
这样的长周期加上不确定的回报,对于玩惯了资本游戏的主流市场来说,当然看不上了。但食品领域的根基在种植,消费品领域的根基在生产。看了这么多前端的惊心动魄,也应该关注一下后端的静水流深。
最近十年,大家都在强调消费对于生产的拉动作用,但历史上消费零售最深彻的变化,无一不是来自生产端的改革。
红海植业董事长海鹏,对于国产蔓越莓鲜果正抱有类似的期待:“无论是休闲、餐饮、烘焙,还是食品保健,随着第一批国产蔓越莓的面世,每个行业都有机会做出新的品牌独角兽。”
蔓越莓被誉为「北美红宝石」,主产地在北美,过去国内的蔓越莓消费几乎只有果脯,并且全部依赖进口。而红海植业一期4200亩蔓越莓鲜果,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,是完全的新品类。
新品类的诞生蕴藏着多大的品牌机会?吸引中粮、奈雪、星巴克等一线品牌的,是怎样的市场?蔓越莓经济在消费端会如何爆发?
趁着丰收节,浪潮新消费专访了红海植业董事长海鹏,两个多小时的深度对话,希望能带你看到一部分未来。
直到2011年,随着出国旅游和归国人数的增多,国外产品的接受度逐渐被打开,蔓越莓产品在国内才开始出现线年时间里,美国最大的蔓越莓企业对华出口总量增长了728%。
于2010年刚准备投入蔓越莓产业的海鹏来说,还属于看不见的未来。当时红海植业还未成立,其母集団天海润以蓝莓深加工为切入口,也才进入食品行业刚刚三年。
一块是黑龙江的野生蓝莓,这也是天海润食品业务的主打产品。但存在两个问题:一是每年产量不稳定,靠天吃饭;二是滥采滥伐,长久不可持续。“每天都精神紧绷。”当时负责贸易的海鹏,正苦于这种不稳定所带来的价格波动。
第二块是人工种植,但一直没有出现合适的品种,基本只能鲜食。而且在2010年,蓝莓的种植面积已经很大了,却还没有出现太大规模的种植基地,都是分散的产地各自为战。
第一,易保存。“树莓采摘后只能保存4个小时,野生蓝莓是48个小时,种植蓝莓在做好温控的情况下最多保存半个月。”
第二,集结化的采收和种植。以采收为例,蓝莓和树莓都只能人工采摘,一旦种植面积超过三千亩,就很难在周边找到足够的人工完成采摘。
第一,蔓越莓的生长对技术和土壤的要求比较高,需要四大要素:冷、酸、沙、湿,只适合栽种在寒冷湿地环境的高酸性沙土中。
第二,前期投入比较大,蔓越莓是多年生植物,三年才挂果,五年才丰产。但在海鹏看来,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。
我到美国考察,发现北美的蔓越莓果汁像可口可乐一样普及。如果未来中国,蔓越莓汁能像橙汁一样普及,这个量就太大了。”按照每七吨蔓越莓出一吨浓缩汁计算,需要一百万亩以上才能满足。
美国有二十多万亩的种植面积,但人口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。而国内在种植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,红海植业一期也才4200亩,这当中蕴藏着巨大的增量机会。
农业没有太多能投机取巧的地方,就是靠年头。为什么这个时候要上水,那个时候要上沙?这个尺度是美国人经过150年才试验出来的,种植和采收技术都经过了几代的更迭。如果你不去学习,自己重新摸索,不过是在重复他们以前的错误。”海鹏表示,有很多细节看似可以忽略不计,但足以致命。
深加工方面,通过把在美国学习的深加工技术,和此前在蓝莓深加工领域的积累相结合,集团在哈尔滨建立了自己的深加工工厂。
销售方面,集团也在上海成立了贸易公司铂天,通过这几年的努力,现在已经是全国蔓越莓果脯的最大进口商。按照现在的进口量,抚远4200亩的产量还不够这一个贸易公司卖。
蔓越莓在中国的综合认知率已经达到了53%,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女性白领,对蔓越莓的认知非常明确。所以,海鹏决定先瞄准这个核心消费群体,再慢慢往三四线城市渗透。
在渠道的选择上,也是以奈雪、星巴克、京东生鲜等能有效触达一二线城市女性消费者的品牌为主。而这些一线品牌愿意参与进来,一是因为集团在过去就是长期的原料供应商;二也是看中了蔓越莓在女性消费中的潜力。
从北美来看,80%的蔓越莓是以果汁的形式被消费,还有5%-10%是鲜果市场,果脯只占很小一部分。
如果蔓越莓果汁在中国被消费起来,全球的种植面积都难以补充。”海鹏认为,果汁是未来最大的市场,但对于产量的消耗大,只有在国内种植规模达到几十万亩,才能真正被推广。
对于红海植业来说,鲜果无疑是最容易打出差异化的产品。而且鲜果本身的市场也并不小,因为中国人本来就有吃生鲜的习惯,但市场却还是一片空白。
北美注重口感,但中国人更注重功效,即使鲜果的口感偏差一些,但因为营养比深加工更完整,也会有很多人去吃。”海鹏表示,虽然鲜果在美国蔓越莓消费的比例只有5%,但这样的差异,决定了中国的鲜果市场会比美国大得多,“中国应该会达到15-20%。”
以果脯为第一棒,早期通过进口果干打开市场,并用这部分现金流来发展种植;在种植量产之后,第二棒交给鲜果,利用其独有性,在全国打出差异化品牌;在建立消费者认知后,再把第三棒交给果汁或保健品等主力产品。
围绕蔓越莓鲜果的新品机会也在逐渐爆发。“我们主打的蔓越莓冰激凌在淘宝上卖得很不错,包括薇娅也在帮我们做这个事情。”据海鹏透露,还有蔓越莓蜂蜜、茶等产品也会很快上市。
蔓越莓在烘焙行业和「每日坚果」这类快消品行业,本来应用就已经很成熟了,未来还会继续增长。餐饮、食品保健的新品研发才刚刚开始,成长性非常高。”海鹏告诉浪潮新消费。
但市场的根基还是在种植,如果种植量上不来,很多产品线根本打不开。“销售上暂时没有问题,深加工也没什么瓶颈,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。如果能达到蓝莓的三分之一,那蔓越莓在中国将是另外一个景象。”
但海鹏觉得还不够,尤其是在贸易战的窗口期。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,所有进口的蔓越莓都着涨价,导致去年蔓越莓的进口数据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放缓,但从接受度来看,消费需求是在逐年增长的。
这个窗口期是我们替代进口产品一个很好的机会。而在贸易战中,能为国家填补一些市场的空白,我们也很高兴。”海鹏表示,红海下一阶段核心还是要扩大种植面积。
无论是从单品(果脯、鲜果、果汁)还是从行业(餐饮、烘焙、食品保健),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,都有机会做出独角兽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希望红海植业能成为领头者。”海鹏说。